股票质押式回购“埋雷”国海证券计提146亿减值准备中期净利预降6成
国海证券(000750.SZ)正持续面临股票质押式回购“踩雷”带来的压力。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近日,该公司披露公告,2024年第二季度计提1.4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减少本期净利润 1.09亿元,这也对其业绩形成拖累。业绩预告显示,国海证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骤降61.34%。
事实上,近年来,国海证券频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19年-2023年,涉及金额超过13亿元,其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是重要因素。随着市场波动性加剧,该业务风险敞口明显扩大,更需重视风险性,以及对未来的业绩影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若市场持续动荡或个股价格深度回调,势必加剧对手方违约风险,增加国海证券资产减值的潜在概率,或侵蚀利润,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稳健性构成挑战。
国海证券在 2024年4-6月(以下简称本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46亿元,将减少公司本期利润总额1.46亿元,减少公司本期净利润1.09亿元。
细究背后,股票质押回购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主因。在公告中,国海证券披露了5起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造成1.18亿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占计提总额的8成。
举例来看,国海证券与融资人开展初始交易金额为2.90亿元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业务融出资金本金余额为2.88亿元,融资人未按照业务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构成违约。公司根据相关会计政策对该业务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算,对其质押股票、其他冻结资产等预估可回收金额后,将期末账面价值与预估可回收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经测算,该业务金融资产本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493.67万元。
另外4起案例中,公司分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263.1万元、1602.21万元、1448.39万元、1039.57万元。
记者关注到,5起股票质押回购交易均为融资人未按照业务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构成违约,且均为历史积压问题,其中2起为2018年,3起为2016年,超过6年时间。
这并不是国海证券今年首次计提资产减值。一季度,公司已披露2起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474.42万元,公司当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6575.0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在拖累国海证券业绩。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国海证券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降61.34% 。公司坦言,报告期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是业绩下滑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元培在接受蓝鲸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持续的资产减值计提不仅可能削弱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潜力的信心,还可能对公司的股价表现及信用评级产生连锁性的不利影响,需要公司管理层及股东各方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记者梳理,2019年-2023年,国海证券分别披露3次、2次、3次、1次、3次计提资产减值公告,年度涉及计提资产减值分别达3.36亿元、3.79亿元、4.22亿元、0.90亿元、1.15亿元,期间涉及的资产减值准备总计13.4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的计提资产减值公告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是主要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海证券主要面对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带来的信用风险,市场波动导致质押的股票市值下跌幅度较大,而当抵押品市值小于尚未收回的本息时,产生的损失会侵蚀质权人的净利润。未来,若市场持续动荡或个股价格遭遇深度回调,势必加剧违约风险,增加资产减值的潜在概率,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稳健性构成挑战。
近年来市场波动性较大,各券商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采取了更严格的审核与风控措施,同时大规模缩减规模。业内普遍认为,机构需要审慎控制风险,持续加强资本中介业务的规范性、尽职调查的全面性和持续管理的有效性。
在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的诉讼案件中,14项与质押式回购业务相关,若这些业务中的本金无法顺利收回,将直面资产减值的挑战,可能侵蚀公司净利润,无疑备受压力。
蓝鲸新闻注意到,此前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国海证券提问,“公司连续几年都有计提,是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国海证券对此回应表示,公司经营正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支元培认为,国海证券应加强对现有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包括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优化抵押品管理、完善预警机制等。此外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弥补传统业务板块的盈利缺口。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蓝鲸新闻 王婉莹 )